首页
> 对外交流 > 工作动态

访问交流 | 香港大学牙医学院访学交流总结

发布时间: 2023- 08- 24 15: 17浏览次数:

8月7日晚,由管叶老师和何书宇、黄尹宣、马如飞、潘奕文、张佳园5名学生组成的杭州医学院存济口腔医学院港大访学交流团顺利返回杭州及其他目的地,结束了在香港大学牙医学院“暑期访学研修项目”的学习之旅。

今天需要踏上归校的旅程,同学们一早便洗漱完毕,收拾好最后的行装。简单地吃过早餐后,在管老师的安排下分批乘坐车辆前往飞机场。整个过程严谨有序,点名后,同学们激动地与香港的“学术氛围”、“风土人情”做最后的告别。

回顾6天精彩绝伦的学习之旅,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体验。课程的内容从“牙科材料的基本理论”到“前牙美学修复的热点话题”,再到“医学与牙科中数字化技术、3D打印技术以及AI理念的前沿进展”。充实的教学内容让同学们学习到理论知识的同时,新颖的教学方式也让同学们拥有了快乐的实践体验。这次旅程拓宽了同学们的理论视野,丰富了同学们的实践操作,充实了同学们的人生体验。

参加此次活动的我校师生发表了切身体会:

老师 管叶:

这次的香港大学访学交流活动充分展示了我们存济口腔医学院的卓越教学水平和学术思维能力。我们的学生在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方面也表现得非常出色。同时,与来自不同学校的小组成员进行的亲切交流,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到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风格和严谨的教学态度。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水平。

学生 何书宇:

在这次香港大学的访学交流活动中,我们全体成员被分成十个小组,每组都承担了不同的任务。作为B班第二小组的组长,我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这个过程不仅让我锻炼了团队协作和团队管理能力,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不同学校之间的学术文化和实践经验。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和合作,我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彼此的差异。我相信,这样的互动和交流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学术水平,也有助于我们建立更加紧密的友谊和合作关系。总的来说,这次访学交流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让我在团队协作、交流合作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收获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生 潘奕文:

经过这几天的专业知识学习,我收获颇丰。专家、教授们的授课清晰有逻辑,将原本零散的知识串联成了整体,让我对基础内容有了更加清晰明了的认识。同时,老师们从目前临床的难点问题出发,通过细致、科学的实验研究,为我们解答了许多疑问与困惑。特别是在口腔材料部分,教授们对于牙冠材料、牙冠粘接剂、覆合树脂充填材料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类介绍,深入探讨了每种材料的特性、适应症、目前存在的不足与最新研究进展。这让我受益匪浅,回味无穷。通过学习,我对口腔医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专业也有了更坚定的信心。

学生 马如飞:

这次香港大学的访问交流活动让我得到了极大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我认真聆听授课老师的内容,积极思考,并在课间和课下向老师和学长学姐请教不理解的知识,这让我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我还积极体验口腔扫描和龋齿树脂充填的流程操作,总结不足,这让我对熟练掌握临床技能的信心倍增。最后,我积极参与小组的汇报工作,认真准备汇报内容和文稿,并在最后的老师提问环节代表队友积极回答问题。当然,对于一些仪器的原理仍有不懂之处,我会继续补充和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 张佳园:

这次的访学之旅真的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自己的学业规划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香港大学的学术氛围和科研思维都非常值得我深入学习。他们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美学修复”、“数字化设计”、“3D打印技术”、“口腔材料发展”等多个领域,让我全方位、立体地了解了牙医学院的研究广度和科研深度。同时,香港大学对每一位患者和每一份病例的认真态度也让我重新审视了医生这个职业。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医生的责任和不断学习的态度,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决心。我想起了导师林海燕教授的教导:“临床中每一个病例都是特例,有着同样的流程却需要有不同的细节”。这句话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不断努力追求完美的治疗和医疗服务。总之,我会一直保持学习和进步的态度,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